微信接入DeepSeek为什么这么“急”?
刚把给娃包书皮的活干完,来回答一下几位朋友询问的“微信AI搜索,接入DeepSeek”。一个字感受,就是:急。
接着从预期、原因、影响等角度来聊聊看法。
1、肯定是超预期的
腾讯体系有三种接入DeepSeek的状态:
a、2月8日,腾讯云提供DeepSeek模型API服务。
和百度云、阿里云、火山等云公司是一样的。作为云服务商,一直都是有自己的大模型,也有第三方的,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反正,云服务还是可以收费的。
腾讯云市场份额差不多15%左右(字节云资本市场热度高,但市场份额并不算高),所以一旦腾讯云有资本开支增加,体量未必会小。
b、2月13日,元宝接入deepseek
这其实就已经算很大的开放。
因为用户在这个场景下的需求很明确,打开哪家的AI助手,就是来用哪家大模型的。
元宝不只有混元,反而还提供deepseek R1,这多少有点相当于在自己的拳馆里,给别人开个培训场。
所以目前各大厂GPT,都还是保持用自己的模型。字节、通义、kimi都没有接入。
有人说,秘塔就早早接入了。那是因为秘塔规模小,接入DeepSeek反而是加分项。
所以,挺大动作,但是,市场并没有讨论。可能因为腾讯元宝的普及率,确实不高。
c、2月16日,微信 AI搜索,接入DeepSeek
这是某款应用接入DeepSeek,类似于阿里钉钉、字节飞书、知乎等产品接入一样。
这个场景倒也可以理解,毕竟用户用的是“整个应用”,而接入deepseek只是让应用本身更好。
所以倒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
但是,为什么大家会这么惊讶呢?
2、为什么微信接入就这么惊讶?
a、微信可是国民级应用,以前微信投的公司,为了拿到微信的九宫格接口,都要费好大劲。
因为都知道,一旦微信给入口,那带来的品牌效应、流量效应会有多大。
而DeepSeek就这样,不用花一分钱,反而得到了国民级应用的青睐。
b、也正因为国民级应用,所以微信做一些改变,都还是比较谨慎的。要考虑对众多人的影响。
而这一次,从DeepSeek爆火到微信灰度测试,也不过就半个多月、十个工作日吧。速度之快,也是超预期的。
主动性很超预期。
为什么会这么“急”呢?
一个原因,也许就是腾讯之前提的“后发优势”,觉得时点到了吧,无论是效果、还是成本;
另一个原因,DeepSeek的热度如此之高,都有了当初鸿蒙系统的感觉。
借势做事,也是成功的好方法。
c、提升公众号资源的利用
不少传播的大V们,都是至少有公众号的,大家一直有个痛点就是能把公众号资源用起来。
腾讯有个个人数据库ima,再结合AI搜索、混元大模型,更丝滑地使用公众号内容。对工作提效,应该帮助不小。
3、有什么影响?
a、微信的接入,对于AI在大众中的推广,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之前我在线下做了一次分享,之后好几位中年父母,询问AI工具。我很惊讶,他们居然都不知道有各类AI助手。
但毫无例外,他们都有微信。
所以,通过微信来提供AI服务,一定是会带来加速。
b、会对腾讯算力带来压力,或者叫增长空间。
腾讯云,估计要加大云资本开支了。
c、微信巨头的表态,也会加速产业界对应用AI的态度。
d、手机AI助手的故事,终于有可能讲圆了
各家手机厂商都推出了AI手机助手,而真正的AI手机,应该是一个语音命令,然后AI助手可以横跨多个App进行自动操作。
比如,自动订票、自动订餐,自动下单快递等等;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微信。能否直接从聊天记录里调取一些信息,来进行操作,挺影响智能执行的。
比如,在微信里和朋友约好吃饭,如果微信接口放开,或者微信自带AI功能,可以实现这样一个场景:
语音给指令,帮我订好XX餐厅,并根据我刚才的聊天,把订餐信息分别发给提到的几个朋友的微信,并把导航地址发过去。
很方便。当然,聊天记录需要授权。这是一个很大的隐私问题。
4、目前的不足
a、交互界面还是不方便
目前AI搜索使用后,聊天界面是完全没有了。要使用聊天,就得再切出去,使用AI就再切回来。
而且,目前中途退出界面后,对话内容无法保留,需重新开始。同时,也没有历史记录。
考虑到大部分人使用微信时,第一需求还是社交,这么频繁切换真的麻烦。
感觉,是一次抢跑。反正也还是灰度,还要调整不少。
b、内存担忧
微信在手机中占的空间之大,也一直是用户的一个痛点。这一次增加AI搜索功能,是否会再一次加大体积,也是要考虑的。
如果体积增加过大,也会劝退不少用户。
c、交互界面的改变
传输助手,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入口。可以对用户传输的文件,进行相关AI操作,比如AI帮助阅读文件、总结要点;AI直接修改传输的图片;AI帮我做提醒等等。
另一个就是聊天框里,类似红包的位置。
5、后发优势
关于AI,腾讯之前有个“后发优势”的说法,今天也被讨论很多。这句话,也对、也不对。
如果对于应用而言,是有后发优势的。晚点接入更好的大模型,效果不一定比早接入大模型的应用差。
但对于大模型而言,就未必了。微信接入的DeepSeek,实际上并不算是后发研究AI的。在做量化的时候,就已经用了AI,而且也是国内很早、且很多囤了不少N卡的公司。这波生成式AI浪潮,DeepSeek也是比较早入局的。
OpenAI也是领头羊。
另外,如果没有一批批先驱探路,也不能达到现在的效果。
腾讯有后发优势,是因为有流量优势。对于其他公司而言,后发,就未必能成功了。
这么一看,腾讯的护城河是真的强。有好大的容错空间。
6、竞赛加速
刚刚,百度发布消息,百度搜索和文心智能休平台将全面接入DeepSeek及文心大模型深度搜索功能。
大厂们的紧迫感,还是很强的。大家都“急急急”。
宁可承认别人确实强,也不愿意在竞赛里掉队。
这波浪潮,一是会拉大 AIDC 智算 的 结构性供需矛盾;另一个,就是看AI到底能不能真的落地应用了,关键节点。
2023年,OpenAI;
2025年,DeepSeek;
一个拉预期,然后在美国兑现;
一个转预期,期待在国内兑现。
作者:董指导
来源公众号:董指导研究
扫一扫 微信咨询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