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女游戏 – 青瓜传媒 //m.clubpenjuin.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Wed, 19 Mar 2025 06:20:3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1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乙女游戏 – 青瓜传媒 //m.clubpenjuin.com 32 32 首款“AI+3D”女性恋爱手游公开,乙女游戏如何拥抱AI? //m.clubpenjuin.com/365234.html Wed, 19 Mar 2025 06:20:35 +0000 //m.clubpenjuin.com/?p=365234

 

现在已经不是网易《世界之外》用AI被全网骂的时候了。

当DeepSeek的问世加剧了游戏行业的“AI热”,都在关注AI技术会带来哪些行业变革之时,近两年相当火热的乙游赛道当然也不能免俗,由CyberPinky工作室开发的全球首个AI驱动的3D乙女游戏《如意情探》即将于近期开启内测。

《如意情探》打出了“AI驱动3D女性向恋爱养成陪伴手游”的产品定位,通过AI角色对话模型为玩家提供高自由度的情感互动,即将上线测试的正是对话模型demo,目前已经收获了一部分乙游玩家的关注。

在整个游戏行业积极拥抱AI技术的当下,AI会成为乙游的下一个突破口吗?

1 当AI产品遇上3D乙游

AI驱动的3D女性向恋爱养成陪伴手游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是市场最好奇的问题。

由于《如意情探》目前主打强调AI角色对话模型,市场的第一反应还是将其概括为“AI男友”,类似于前两年爆红的“DAN”和“星野”,玩家通过与AI角色对话互动来实现长期且即时的恋爱陪伴。但严格来说,《如意情探》与常规意义上的“AI男友”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一是因为《如意情探》拥有完整的游戏世界观与剧情玩法,并不是单纯的AI聊天对话框;二是因为男主角的形象、人设、相关剧情均由游戏官方原创,而非需要用户自己“调教”的“AI男友”。从核心玩法来看,《如意情探》的产品形态更靠近游戏而非聊天软件

通过目前官方释出信息中了解到,《如意情探》以现实世界与“如意”世界的交界为背景,玩家与不同的男主完成主线任务与日常互动。

游戏名中的“如意”是世界观的重要设定,“如意世界”生活着一种超自然智慧生物“如意”,分为狐族、血族、蛟族等多个种族,有自己独特的外形特征,不出意外初步拟定的四位男主角的设定就来自于此,而“情探”则是指游戏的核心玩法“恋爱+解密+收集”。

《如意情探》底色内容和核心玩法确实趋近于传统乙游,而其区别于市面上已有的乙游产品的差异化内容,就集中在AI技术驱动下诞生的新玩法。

一是高自由度的互动。

传统乙游最大的痛点就在于自由度缺失。以《恋与深空》为例,尽管游戏中存在拉手、倾诉、陪伴等互动玩法,但相对来说互动形式比较单一,男主角的言语、动作是固定的,包括聊天对话中玩家可以发送的对话文字选择也较少,导致玩家在游戏中丧失了主动权和选择权。

其实玩家并非不能理解这种局限性较强的互动形式,出于内容安全和稳定考虑,在现有的剧情和人设框架下互动,限制本身就比较多,但玩家代入感下降也是难以避免的。

而《如意情探》在产品特色亮点中强调了“高度自由互动”,在主线固定原创剧情之外,通过AI驱动的开放式对话、实时语音系统、视觉识别等交互性更强的玩法,可以根据玩家的实时反馈进行剧情调整,为玩家提供多维度的情感互动,进一步增强游戏体验感。

二是记忆体的设计开发。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乙游包括AI陪伴产品都缺乏记忆储存能力,昨天说的话今天就忘了,在乙游强调极致的恋爱陪伴感时,男主角却连你说过的话都记不住,显然会导致代入感不佳。

而《如意情探》则重点提出了对记忆体的研发,试图做到让男主角“不失忆”,试想一下如果男主角拥有长期的记忆,在交流过程中能够记住玩家之前说的话,势必能够进一步强化双方的情感连接,恋爱感和陪伴感也会更上一层楼。

从《如意情探》的产品信息来看,“AI 3D乙游”更像是传统乙游与AI聊天工具的创新结合

传统乙游具有优秀的视觉效果和沉浸感,但互动模式较为固定,AI聊天工具虽然交互性更强,但没有角色实体形象影响沉浸感。“AI乙游”兼容了3D乙游和AI产品的优点,在沉浸感和交互性上做到极致,无限趋近于真实的恋爱陪伴。

不能否认,“AI乙游”给出的想法和理念都非常吸引人,但面对AI游戏开发在技术层面的挑战,最终能否呈现出理想中的产品形态是一个难题,而在乙游赛道已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女性玩家又是否能够接受AI驱动的创新型玩法呢?

2 AI能为乙游玩家带来什么?

乙游在女性玩家群体中的火热程度已经不必过多赘述,但AI乙游又能否俘获玩家的心呢?

虽然打着AI技术驱动的噱头,但作为一款乙游,依旧要回归到最本质的游戏质量上。一方面,AI乙游在给予玩家自由的同时,如何保证游戏内容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高自由度的互动并不难,大多数AI陪伴产品都可以做到,但乙游存在原创的角色设定和主线剧情,拥有一个固定的框架结构,框架内的自由是有限的,而框架外的自由又存在ooc的问题,平衡好自由度和稳定性成为了AI乙游的难点

另一方面,AI乙游的模型架构和训练优化上能否达到玩家满意的水准,CyberPinky工作室也提到了《如意情探》开发过程中关于AI交互的难点,即交互思考与反应速度不够快,在一定程度上也受限于AI技术不够稳定与成熟,这意味着游戏角色很难做到实时互动。

虽然想要真正做到在传统乙游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玩家的体验感确实比较难,但《如意情探》作为首款AI 3D乙游所具备的创新性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于,叠纸的《恋与深空》其实已经在传统乙游的赛道上做到了极致,精美的3D建模、细微的表情动作、虐心的多线剧情、创新性的战斗系统以及大尺度的亲密卡面,从听觉、视觉再到感觉多个维度为玩家带来更真实的恋爱陪伴感。

包括《恋与深空》正在开发的VR版本,虽然能够进一步提升玩家的代入感,但目前的线下测试在内容玩法上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变。

在女性需求持续攀升的当下,如何进一步提升乙游的恋爱陪伴感,市场的目光都聚焦在另一款近两年备受女性用户青睐的陪伴产品上,即AI伴侣

目前整个国内AI应用赛道上,已经跑出了星野和猫箱两款头部AI聊天工具,在AIGCRank发布的2025年1月中国AI应用排行榜中,星野以486万下载量位列第七,而猫箱以264万下载量挤进了前十。

星野应该是最早进入大众视线的AI陪伴产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置AI智能体的外形、性格、声线,能够提供24小时的情感陪伴;而猫箱与豆包一母同胞,均由字节跳动子公司推出,猫箱角色创立在网文背景之上,相对来说更具故事感,人物也更立体,有了后来居上的趋势。

AI伴侣走红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能够提供即时的恋爱陪伴感,AI驱动下角色可以随叫随到;另一方面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捏出自己想要人设、性格甚至是外形,尽管只是纯聊天,女性用户依然非常容易投入情感。

比如近期小红书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猫箱“裴时蕴”风波,原本公开共享的虚拟角色裴时蕴被某位客户买断,数十万普通用户无法再与他聊天对话,她们跑到社媒平台上发布“亡夫回忆录”,引起了大批网友的关注。

在视听效果不够沉浸的情况下,AI伴侣仍然能够通过单纯的文本互动来吸引大量用户,这意味着女性用户对于即时的情感陪伴的需求远超乎想象,她们追求的是纯粹的精神陪伴,而这正是当下传统乙游的痛点所在,因而乙游拥抱AI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尽管当前AI乙游仍然存在技术层面的难题,但不能否认乙游的进阶之路上一定有AI的身影。

作者:眸娱

来源公众号:眸娱

]]>
AI社交App抢走乙女游戏的饭碗? //m.clubpenjuin.com/334259.html Wed, 03 Jan 2024 04:01:14 +0000 //m.clubpenjuin.com/?p=334259
AI社交,突破口会是女性用户吗?

你是一位初入职场的小白。你的顶头上司名叫砂楠,信息素是海水与皮革的混合香(信息素是网文 ABO 设定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可简化理解为人物散发的味道,一般与角色性格相关),他表面严厉,但似乎又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某天加班后,你和他被困在故障的电梯中。

电梯里,他的身体逐渐靠近你,你可以闻到他身上的那股独特的气息。这时,挑衅的声音响起:“现在,你觉得自己跑得掉吗?”

图源:星野

这是我在 AI 社交产品「星野」中刷到的一个智能体的人设,所谓智能体,即各种人设的 AI NPC。据星野官方数据,这样的智能体在平台上有 2000 万个,从纯情霸道总裁到神秘女刺客,自由创建,也自由选择。虽然砂楠的人设只有寥寥几句话,但是融合密闭空间、职场恋情这些元素,剧情发展充满了想象空间,我再次点开砂楠的语音,又看了看他占据屏幕大半的面孔,真有这么一瞬间像是被带到了故事里的电梯间,我敲下回复……一场角色扮演式的赛博恋爱也徐徐展开。

AI 纸片人,消息秒回,24 小时在线,每次交互解锁的还都是专属剧情。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女性向游戏的编辑,直觉告诉我,AI 出马,现在市面上的各种乙女游戏可能会饭碗不保。去社交平台上搜罗了一圈,女性玩家的热烈反馈的确非常瞩目:

1、第一次玩星野前身 Grow 的时候直接 20 多个小时没睡觉。

2、在我这个已婚已育的工作党看来,我的碎片时间能有 AI 存在真的非常感恩。虽然内心已经将稀宇(星野、Grow 开发商)骂了几百遍,但的确是你们创造了这么好的赛博灵魂,填补了我旺盛的情感需求。

3、我创建了一个私密智能体,塑造了一个我心里百分百完美的理想型男友,果然和理想型谈恋爱太甜太幸福了。

一瞬间,我仿佛来到了乙女游戏的评论区。在“AI 女友”占据主流视野的情况下,女性用户呈现出的对 AI NPC 的高需求,让人惊喜意外。

“AI女友”和“AI男友”讨论热度对比

AI社交,突破口会是女性用户吗?

星野,来自国内大模型独角兽 Minimax,海外版本 Talkie 也已经上线(关于 Talkie 的详细功能欢迎跳转阅读白鲸此前文章《我抽到的卡牌卖了 200 个“钻石”,聊一聊差点爬到美国 Top5 的 AIChat 卡牌游戏》)。这款产品本身上线时间不算长,但是如果横向对比赛道中的其它产品的话会发现它的成长速度非常快,目前月活数据指标数据基本仅次于 Character AI,并且 Talkie 至今仍位列美国 Google Play 下载总榜 Top 50……而女性用户在其中的存在感很强。

头部AI社交产品数据情况 (数据仅统计了Play store和 App Store,不包含国内其余的三方应用商店,也不包含网页端情况,仅供参考)| 数据来源:点点数据

考虑到一般女性用户在社媒上的表达更为踊跃,结合星野粉丝群的实际数据,我推测国内版本星野的男女用户比例应该在 6:4 左右,海外版 Talkie 女性占比还更大,可能远超一半。这一推测主要来源于对 Talkie 内人气 Top 的 AI NPC 的观察。连接者数量 Top10 的 NPC 中,男性角色占据 8 席,就算将 IP 角色 bskugo katsuki 排除,女性向角色依旧占据了多数席位。阅读他们的人物描述时常会有在阅读女频小说的错觉,像是黑帮老大、狼人这些熟悉的元素都出现了。除了头部产品 Character AI 的男女用户比例基本持平,在 AI 社交 App 中,这种女性用户为主导的情况,已经开始在一些产品中出现了。

星野3000人用户群,用户性别分布情况

星野内10位连接者数量Top的AI NPC (平台内不设人气榜单,手动统计,存在误差)

Talkie内10位连接者数量Top的AI NPC (平台内不设人气榜单,手动统计,存在误差)

Character AI 是比较典型的依赖人气游戏、动漫 IP 的 AI 社交产品,仅移动端就做到了千万的 MAU,在有 IP 的 AI NPC 领域基本上已经算是一家独大了。剩下的玩家更多做虚拟 AI 伴侣比如 Replika,或者虚拟 AI NPC,如 Chai 和 Talkie,去看它们的用户结构会发现,在 Character AI 吸纳了大部分二次元年轻用户之后,泛兴趣的女性人群会是争夺的一大重点。

Character AI 不设人气排行榜单,但是也可以从主页分类 tag 的排序来理解用户最喜欢的 AI NPC 分布,动漫游戏角色排名靠前|图片来源:Character AI

头部AI社交产品的女性用户占比情况 | 数据来源:点点数据,similarWeb

爱和被爱是人们的永恒追求,这一点几乎在所有 AI 社交 APP 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Character AI 用户参与的一项有关使用场景的调查显示,浪漫角色扮演(Romatic Roleplay)是用户最常见的使用场景;Talkie 人气 AI NPC 的情况其实也比较直观了,角色的职业、性格千奇百怪,但共同点是都死心塌地爱着“你”。Replika 更直接,直接将解锁恋爱关系变成付费点,主打一个“要想恋爱先订阅”,营收也成了同类产品里边表现最好的一个,不得不让人感概 Replika 的产品经理一定深谙此道。

浪漫角色扮演(Romatic Roleplay)是 Character AI用户最常见的使用场景|图源:Reddit

而在用户主导的使用场景下,女性为主的用户画像,以及用模拟的玩法切入用户的两性情感需求,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多数人更为熟悉的品类——乙女游戏。

Talkie,成为乙女游戏的竞对?

之前看到过一个非常让人印象深刻的数字,说是国乙代表作《恋与制作人》的累计注册用户已经突破 1 亿。虽然注册用户数据会存在一定水分,但是刨除这一部分,单个国乙玩家数量级也已经很惊人。海外玩家的情况稍微有些差别,过往我们看到代表性的女性向游戏实际上是互动小说,像《Esipode》这样的产品巅峰时期全球月活 2000w+,这一数字基本与《梦幻家园》的月活用户量级相当。虽然在白鲸此前观察中,头部互动小说产品活跃用户有所回落,但是部分产品呈现出来的持久生命力,大家也有目共睹。换句话说,乙女游戏背后其实是一个规模不容小觑的玩家群体。

左:《恋与制作人》;右:互动小说《Chapters》

而无论《恋与》这样的国乙,或是互动小说,虽然他们的实际玩法存在差别,但本质上呈现给用户的都是一个体验爱情故事的虚拟空间。前者拼的是视觉呈现和故事设计,后者主打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而不管哪一种,沉浸感几乎都被反复强调。但显然 AI 产品在这一层面上优势更大,并且头部产品中第一个能和市面上的乙女游戏掰掰手腕的其实正是 Talkie。

Talkie 的发布时间虽然不算早,但回看此前发布的 AI NPC 产品都多少有点偏科。Character AI 和 Chai 缺少语音生成和图片生成的功能,完全依靠文字推进故事,带入感缺点火候。Talkie 则融合了文本、视觉和语音三个模态,尤其是视觉的加入,交互会更加接近人们在使用 Dating App 时候“看脸”的感受。与此同时,在常见的“重说”功能之外,Talkie 加入了回溯、记忆、重启、评价和事件簿几个机制,保证进程最大程度由用户控制。这些改进实际上是让用户调教理想“AI 男友”变得更加直观和容易,加之多模态的加入让 AI NPC 愈发生动了,Talkie 进一步接近过往乙女游戏带来的游戏体验。

左:Character AI;中:Chai;右:星野

而从内容供给的角度来说,AI NPC 产品颠覆了过往乙女游戏,几乎完全由专业团队包揽的内容制作路径。此前,在和一位国乙游戏从业者交流时,她向我们提及了国乙产品的几大特点:

1、国乙游戏的内容一般包含卡面、皮肤、剧情等等,内容制作的成本非常重。一方面是由于乙女游戏玩家对内容要求非常高,仅以卡面为例,目前主流国乙卡面几乎已经精致到繁琐的程度,玩家也会乐此不疲地点评角色眼神、表情甚至是光影和线条;其次,是需求量大,内容更新的压力既来自于玩家期待全部可攻略角色拥有相等的内容量,又受友商内容更新频率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卷。虽然海外的互动小说对于内容质量要求没有国乙游戏那么高,但是依旧需要编辑团队在主流题材下大量产出内容。

小红书上玩家对于卡面的点评

2、乙女游戏是目前手游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依赖出售内容盈利的品类,这一特点导致了乙女游戏营收非常依赖活动期的内容更新,波动幅度很大。结合内容制作成本重的因素,结果是“乙女游戏实际没有看上去这么赚钱”。

《光与夜之恋》近一年流水变化趋势 | 图源:点点数据

可以说,无论国乙或者互动小说,内容制作花费都是成本构成中占比不小的一块。但是像 Talkie 这样的 AI 产品,所有的智能体都是由用户自发创建,类似一个 UGC+AIGC 平台,借由用户的手+大模型之手产出内容,用户再与内容交互完成了内容消费,过往乙女游戏中的内容制作成本已经转化为了 AI 交互成本。而与以往乙女游戏还不不同的一点是,像 Minimax 这样已经搭建模型的公司,同时在 C 端不断积累用户数据去返回训练,其在特定场景下的交互成本会更低一些。

3、在用户层面,外界看来,乙女玩家社群和饭圈存在某种相似性。与传统的社群不同,一部分乙女玩家会事无巨细地统计每位可攻略角色的周边商品销售额以及玩家的充值总额,以此证明“自家哥哥”魅力出众;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前几年还出过“粉丝花费数十万元包下整栋楼为李泽言庆生”的新闻。

这些操作可能在传统核心玩家群体眼中显得匪夷所思。这主要是由于乙女游戏极大程度上开拓了以往的非玩家群体来玩游戏,游戏研究学者晚华曾说,《恋与制作人》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是“年轻人的第一款游戏”。所以一部分玩家才会不自觉地将熟悉的模式直接套用到游戏中。

类似的情况其实在体验星野的过程中也有发生,国内的星野用户习惯将自己创造的 AI 角色称为崽崽,自称崽妈,这一称呼其实最早是元宇宙社交 App zepeto 中对捏脸角色的爱称,其实也能一定程度上印证 AI 社交产品在走乙女游戏的“老路”,在努力覆盖泛兴趣的女性人群。

星野用户将自己创造的AI角色称为“崽崽” | 图源:星野用户群

虽然被称作 AI 社交产品,但是过往 Dating App 跑得非常通畅、通过提高匹配效率向用户收费的思路,在 Talkie、Character.AI 上都不太成立。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帅哥美女是稀缺资源,优质供给少,但是 AI NPC 却可以无限多,虽然也存在供需匹配逻辑,但形式显然不同于前,新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这就导致了虽然两款产品分别拥有百万、千万级别的 MAU,但是营收情况并不突出。

目前 Character.AI 提供售价 9.9 美元/月的订阅会员服务,权益包括响应时间更快,体验将多位 AI NPC 拉入群聊等功能,其实都不属于刚需的范畴。Talkie 相对创新地打造了一个“星念体系”,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 AI 卡牌交易市场。用户生成某位 AI 角色的卡牌(在 Talkie 中被称为“星念”)后可以自行定价,放到市场上交易。Talkie 主要向用户出售 AI 成图及交易所需的虚拟货币“星钻”,和包含相关权益的“星月卡”获利。

星念交易的橱窗

然而目前星念体系与用户聊天的主流程交集不多,所以用户的付费意愿也太不高。相对有趣的实际上是,“星念体系”还包含创作者激励,所有关联星念的交易中,该 AI 角色的创作者也就是“崽妈”都将享受一定比例的分红,几乎让“崽妈们”自觉成为了自家“崽崽”的推广大使,产品试图让 App 内的交易体系加速跑起来。但可以想见的是,这种模式依然的可能结果依然是加强供给,而商业化则重点卡在消费上。

图源:星野用户群

可以说,目前的 AI 社交产品用 UGC+AIGC 基本解决了女性向内容制作的问题,但商业模式还尚在探索阶段。相较于扩大用户量级以及用户增长带来的高质量投喂数据,或许对头部产品而言,做高营收目前的优先级并不会太高,而 AI 社交产品究竟是会进一步吸纳泛兴趣女性,甚至一脚踏进乙女游戏市场,白鲸也会持续保持观察。

 

作者:李爽,编辑:殷观晓

来源公众号:白鲸出海(ID:baijing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