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DeepSeek使用场景分析
其实,企业接入DeepSeek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比如国内云计算巨头(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等)、互联网大厂办公类巨头(钉钉/飞书等)、手机或汽车等终端设备巨头(联想/比亚迪等)都纷纷接入了DeepSeek。
那么,为什么微信+DeepSeek,能掀起这么大的波澜?
01 微信为何颇让人期待?
微信自2011年上线以来,有很多次的功能迭代,都让人感到相当「出圈」——
比如:
- 2011年推出的语音功能,让文字不再是唯一的社交方式,让中老年用户也快速融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 2012年推出的朋友圈,将社交从“点对点”扩展到“圈层化”,成功挑战微博的地位;
- 2012年推出的公众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局面,开创了全新的自媒体时代,实现了“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 2014年推出的春节红包,被笑称偷袭了支付宝,微信支付从此迅速占领市场;
- 2017年推出的小程序,凭借“无需下载、即用即走”的优势挑战App生态,构建腾讯自有流量分发体系(例如拼多多早期也依赖微信小程序裂变而积累用户);
- 2019年推出的视频号,在抖音的挑战前守住了基本盘,被视为“全村的希望”。
就连前不久微信“送礼物”功能上线,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狂欢,大家急不可耐地盼望微信再造一个社交化的现象级功能。
而微信+DeepSeek,确实也是有着它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数据优势:
阿里/美团等平台的是「电商行为数据」,而微信有着独一档的「社交行为数据」。
社交行为数据,更有动态性和场景延展性。
所谓动态性,就是时刻在变化。
电商行为只发生在买东西的那个特定时间点,而社交行为却能发生在每时每刻。
所谓场景延展性,意味着变现可能多。
电商数据主要围绕购物行为,应用场景相对固定;而社交数据却可以覆盖更多场景,除了推荐商品,还能推荐旅游、美食、婚庆、育儿服务、保险等等。
社交是需求的“发源地”。
微信天然的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02 微信+ DeepSeek的几个场景
我们日常使用微信的场景大致是:聊天、看朋友圈、看公众号、使用小程序。
每一个场景都可能与DeepSeek产生关联:
PS:虽然目前只有微信搜一搜接入了DeepSeek,但假设以后微信全方位接入DeepSeek,会有哪些新场景?
1. 聊天(私聊)
如果DeepSeek介入企业微信的聊天中,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少一些的隐私冒犯。
因为企业微信毕竟是B2C的。
意味着具有公开属性。
假设一个场景。当我们跟很多个房产中介互动,AI是不是可以帮助我们自动总结?
我假想的场景是——
某中介发来一段语音“这套朝阳公园旁89平两居室,业主急售报价820万”,AI可以帮我把这些零零散散的信息,自动转化为结构化数据。
用表格可视化,并全方位作对比。
并且还能提醒我中介话术中的模糊表述,例如“地铁规划中(实际未立项)”“稀缺房源(同户型在售8套)”等等。
用AI,提纯繁复的聊天。
2. 聊天(群聊)
我假想的场景是——
家长可以设置每晚7点接收一份班级群日报,精选老师重点敲黑板的内容,还能一键跳转到活动报名接龙的地方,无需再花时间去看群里的闲聊。
我们能自主选择AI监控哪些群,重点关注/屏蔽哪些关键词,日报发送的时间等,提升AI监控权限的颗粒度。
用AI,提高群聊的效率。
3. 看朋友圈
假如我想了解最近朋友圈的人都去哪儿旅游——
AI会自动帮我总结,例如最近去哈尔滨游玩的人很多,评价如何,有哪些推荐的景点和美食。顺便附上机票和酒店小程序,供我快速查阅票价。
在日常的每一天里,AI或许还能帮我——
- 识别最常互动的好友动态;
- 定位到最多人点赞的朋友圈;
- 把刷公司广告的同事朋友圈暂时屏蔽掉。
用AI,筛选核心关注圈。
4. 看公众号
假如今天有大量的文章都在写“微信接入了DeepSeek”,我不想看那么多重复的内容——
AI可以帮我总结所关注的公众号里,有多少篇提及相似内容,观点有哪些差异。
这样我就不用在漫长的信息流里,费劲地刷同样的内容。
用AI,将内容化繁为简。
5. 使用小程序
假设我要去贵州旅游——
- AI可以帮我找到贵州所有景点的预约入口,不用我逐个翻小程序;
- AI可以帮我找到贵州所有交通的订票入口,比如清晰地告诉我坐旅游直达大巴要在哪个小程序购票;
- AI可以帮我总结所有需要带的物品,比如提醒我买水鞋套,推送我商品小程序。
假设我要对比不同城市的灵活人员社保——
- AI可以帮我找到不同城市的政企服务小程序,直接告诉我购买灵活人员社保的路径。
- 比如广州用“粤省事”,北京用“北京通”,深圳用“i深圳”小程序。
- 并一表总结最新政策:不同城市的最低缴费、医保待遇、特殊福利等。
我觉得重点在于,AI能帮我们完成「认知减负」——我们不再需要记住做什么事情要用哪个小程序,问AI就好了。
这也许意味着,微信的入口权力将重新分配——从平台控制到用户主导,自然语言即服务入口。
03 写在最后
微信不仅有着庞大且紧密的社交链,同时也有着丰富多元的小程序生态。
社交代表有粘性的数据,小程序代表着服务+N种变现可能。
微信小程序是难得的,可以提供跨场景融合服务的载体。
每个小程序都将成为AI代理(Agent),为我们链接起一个更大的智能生活网络。
这些微小的改变积累起来,也许我们会更快地步入一个 “无感智能”时代——
AI无需被刻意调用,而是像空气般融入我们生活的基本面。
作者:Vinky
来源公众号:叁言梁语
扫一扫 微信咨询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